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促进校地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召开2024年在蓉高校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0日      阅读:107

为反馈2023年在蓉高校所提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并再次收集需地方政府协助解决事项,2024年3月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乾组织召开在蓉高校“持续优化、市校共融、协同发展”座谈会。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20所在蓉高校分管校地合作的负责同志,27个市级部门和区(市)县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市委政法委提出将深化高校与地方联动机制,加强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建设,做好风险排查与预警工作,共同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市教育局就2023年在蓉高校校地合作座谈会高校提出的73条意见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汇报,印发了相关市级部门对在蓉高校支持政策汇编。市人社局表示将统筹各产业部门岗位需求信息,全方位优化升级校地对接促就业平台,推动落实校地就业促进协同机制。金牛区政府表示将持续深化全方位各领域合作,建强环交大知识经济圈,协同推进金牛区“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建设。

在高校交流发言阶段,20所与会高校分别介绍了与成都市共建工作成效,希望以座谈会为契机,建立校地协同长效机制,促进高校与成都市携手共荣。同时,针对校区建设、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心理健康预警、传染病防治、人才及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晓虎就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介绍,希望通过与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帮助学校解决前沿医学中心产权问题、四川大学博物馆资产移交问题。

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麦贤敏表示学校已将推进校地合作纳入学校七大提升行动计划,希望市级层面为高校推荐优质企业,通过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共同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四川农业大学围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了专题发言,表示将以环川农大成果转化区建设为抓手,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智库支撑、协同发展为路径,推动校地协同创新不断深入。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周仲礼围绕领办成都工贸职院打造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作了专题发言,表示将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海东就通过与锦江区和龙泉驿区的合作,展示“大学因城市而兴 城市因大学而盛”进行了介绍,并希望建设环高校经济圈、产业圈,促进城市发展成效进一步提升。

成都医学院副校长王计生就服务成都北部区县及相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行了介绍,并表示学校将深化与市卫健委、市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持续推进附属医院与区域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保障医教研协同发展。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祝登义表示学校立足四川,为航空领域产业链培养了众多技术技能人才。现学校争取升格职业技术大学,希望通过省市共建给予学校更多项目及政策方面的支持。

戴作安对成都市委市政府给予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在蓉高校的关心厚爱表示感谢。他指出在蓉高校作为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智力、科技和人才支撑,肩负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等历史使命,希望各高校能认真思考、研究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并做好落实工作。省教育厅将支持在蓉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支持在蓉高校与成都市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共同打造互惠互利、校地共赢的发展格局

王乾专注聆听各位代表发言并认真记录,不时与大家交流互动。针对各与会高校提出的意见建议,他要求各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市级部门要深入研究、逐一回复。他强调:

一是搭建常态化市校沟通机制。

以“双向围绕”为价值理念,每年常态化召开2次“校地合作”座谈会,将其打造成具有成都特色的校地长效沟通机制,搭建起信息互通、思维碰撞、协同创新的友谊桥梁,帮助在蓉高校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布局特色化市校空间形态。

地方政府要认真梳理属地优质高校资源并进一步拓展,共同打造环高校经济圈、文化圈、服务圈等新型空间形态,促进高校与社会良性互动、和谐共生,共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公园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三是形成科学化就业大服务体系。

各高校需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求职心理等大数据分析,详细了解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人才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科学谋划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针对性地为不同类型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形成大就业格局。

四是探索立体化校园安全架构。

依托成都市应急救援体系,协同各应急及保障单位,协助各在蓉高校做好高校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预警等相关工作,排除校舍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隐患,全方位保障在蓉高校师生放心工作、安心学习。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Copyright © 2002-2024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